您好,欢迎光临中国U网,租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瑞典服务器等全球各地的服务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存的豪门恩怨史

内存的豪门恩怨史

来源:网络 日期:2018-06-13 点击:0
内存主要包括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即大家说的电脑手机里的内存)、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EPROM和Flash(闪存)等类型的内存。
内存是指半导体存储(MOS Memory),也就是金属氧化物在硅上做成一个一个的小闸门来表示1或0,一个存储单元由一个三级管加一个电容组成。它主要包括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即大家说的电脑手机里的内存)、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EPROM和Flash(闪存)等类型的内存。
 
从七十年代说起吧,1970年英特尔(Intel)3英寸晶圆厂生成的的i1103是第一款划时代的量产DRAM,真正使DRAM的生产达到经济规模,使得每bit存储降到1美分。i1103只有1k容量,是今天内存容量的百万分之一。这也是intel公司的第一桶金。1974年,三星掌门人的小儿子李健熙突然极其坚定地要收购破产的Korea Semiconductor而进入半导体业,因为他觉得沙子(硅)能变成金子(集成电路)太amazing了,而且IT业一定等于未来,没有半导体就等于汽车没有发动机。他甚至花了自己的钱购入50%的股份。他和父亲说,即使所有人都反对,我也要自己做。8年后,三星成为业界第一个开发出64Mb内存芯片的公司。要知道,1974年的时候只是朝鲜战争结束20年而已,韩国的底子是50年代废墟上的世界最贫穷国家。不得不说那个时候李健熙的思路就领先了同时代的人几十年。
 
80年代起内存开始变成拼制造的行业,日本五巨头(日立、三菱、东芝、NEC、富士通)和韩国四巨头(三星、现代、LG、大宇)的杀入,使得行业利润降至冰点。这也导致了英特尔、国家半导体(National Semiconductor)等美国厂商退出DRAM领域,80年代末美国只剩下Micron(镁光)、TI、IBM和Motorola四家内存厂商,而在全球大概还有30家。
 
90年代上半叶是PC发展的黄金时期,Windows 95的发布是辉煌的顶点。大家今天熟悉的“开始”按钮是那时候才开始启用的。当时中关村16MB内存大概要4000-5000元,而今天1块钱都不到。由于日元升值和泡沫经济破灭逐步降低了竞争力。汉城奥运会后更放眼世界的韩国厂商抓住了机会,三星、现代电子和LG半导体已经成功赶上来进入六强,到90年代末,日本厂商的市场份额,已经从90年代初的70%跌到42%。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企业由于负债率过高和外汇储备不足,欧美债务收紧导致韩元在年底数周内暴跌60%,这却意外极大增强了韩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1998年韩企在DRAM领域份额超过日本企业。为了应对空前的危机,韩国政府勒令大企业重组,比如命令大宇汽车收购三星汽车,三星电子收购大宇电子(三星电子又壮大了),现代电子合并LG半导体(今天SK海力士的前身)。这样,DRAM世界的玩家数目又减少了几个。
 
时光进步到21世纪,2001年的排名是这样的:三星,美光,海力士和英飞凌,四家握有近8成的市场份额。这时,最先出问题的是海力士。2001年DRAM价格的狂跌,导致Hynix巨亏25亿美元,无法按期归还收购LG半导体(LG Semicon)时欠下的巨额贷款(超过140亿美元)。这时,Hynix债权人找到了最善于乘人之危的美光(Micron),签了个跳楼价达成了协议卖掉公司。然而,Hynix的员工爆发了,工会给美光发了声明,声称一旦收购便所有员工集体辞职。于是美光也只好撤退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Hynix债权人尤其KEB没有放弃,130家债权人联合起来,他们指派了KEB银行的 Eui-Jei Woo教授担任Hynix CEO。银行家们极其认真地研究了行业并制定了惊艳的复兴计划(难以想象韩国的银行家这么能干):
 
1. 注销了80亿美元债务转成股份达到绝对控股并降低资产负债率
 
2. 和意法半导体合作开发生产NAND闪存,借以缓解DRAM价格压力
 
3. 和中国无锡谈了个超级合算的投资,韩方只投资2.5亿美金就建设了总投资达20亿美元的先进12英寸晶圆厂。(换句话说,也许是无锡救了海力士)
 
Hynix的无锡12英寸厂产能以及NAND闪存市场需求的暴增,在接下来几年为Hynix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利润,海力士起死回生。
 
接下来,最挑动各家DRAM厂商情绪的莫过于Windows Vista,因为2001年发布的Windows XP太成功了,企业和消费者都觉得不用升级了,这样微软赚不到更多钱啊。微软就重构了一套Windows,这就是Vista。因为距XP推出已经长达5年,所有内存厂商都把赌注压到Vista上,在此前大量12英寸厂产能的开出都为了这一刻。不负重望,Vista吃内存的程度远超XP。然而,Vista因为底层完全重构,Bug奇多又不稳定,导致恶评如潮,因此消费者用脚投票仍然坚持用XP。原本期望Vista多用一倍内存的产能一下就过剩了,而内存厂因为停产亏得更多反而加大马力继续生产。2007年底世界内存价格暴跌到2006年底的1/4。
 
屋漏偏逢连夜雨,接下来2008年的金融危机粉墨登场了。金融危机如果用大白话说,就是缺钱。市面上没钱在流动,没有人再有钱做投资(巴菲特除外)。而在这个时候,几乎所有公司都在裁员,也很少有公司购买新的电脑,内存行业真正碰到史无前例的大崩盘,主流内存颗粒价格跌到材料成本以下,而且看不到何时能好转。这时,各家厂商只好靠政府了。情况最危急的是奇梦达和海力士。海力士获得债权人的坚强支持8000亿韩元(8亿美金)纾困贷款。德国及葡萄牙政府(因奇梦达葡萄牙工厂)和英飞凌(仍7成控股奇梦达)原本同意给奇梦达3.25亿欧元解困资金,但最后时刻英飞凌拒绝出钱,德葡政府认为大股东都不救所以也放弃了。唇亡齿寒的尔必达(日本内存的国家队,来自前面几个日本内存公司早早的在政府的撮合下合并了)是最希望和奇梦达联盟的,然而,英飞凌的冷酷使得尔必达只能独自和群狮共舞。
 
上一篇说到德国玩家奇梦达在金融危机中扛不住破产了,剩下尔必达与狮共舞。2010年代的第一年大事,是日本玩家尔必达(Elpida)的倒下。虽然靠日本政府的《企业再生法》获取300亿日元资助熬过了次贷危机,但日元升值和缺乏闪存产品两个重要原因导致2011财年尔必达巨亏12亿美元。2012年初宣布破产后,年中被美光Micron以25亿美元的低价抄底,并顺手拿走了位于台湾的Elpida合资12寸厂瑞晶电子。尔必达的CEO阪本幸雄很清楚靠自己无法和韩国企业竞争,联盟是唯一出路。在几年前和奇梦达联盟失败后,又因Steve Appleton飞机失事导致和Micron联盟失败,只能说他也是运气不佳,没熬到下一个景气周期。顺便说一句,尔必达破产之后,阪本幸雄并不认输,这次合肥长鑫的DRAM工厂,他参股20%,担任首席技术顾问,继续抗韩。
 
说到捡了大便宜的美光,美光(Micron)的前任CEO Steve Appleton是内存业内一大传奇人物。他三流大学毕业,从时薪不到$5的Micron夜班工人干起,纯靠勤奋在34岁年纪轻轻做到公司CEO。美光总部所在地Boise, Idaho,是一个偏远只有20来万人口的小城市,但却是这个州最大的城市,由此可见该州之不发达。爱达荷州盛产土豆,连车牌上都写着“以土豆闻名”。Micron的朋友说,他们那里出门就是荒山没事干,所以大家都喜欢加班。也许因为这个原因,使得Micron成为一家气质独特不可描述的公司。我相信,如果像一家传统美国公司那样,它早就放弃内存业务不会撑到今天了。今天美光作为硕果仅存的美国DRAM玩家,手握几千个专利,还有老大哥intel的支持,所以想死也没那么容易。紫光的赵伟国2015年准备雄心勃勃的230亿美金收购美光,被美国政府否决了,也凸显了他对美国巨大的战略价值。
 
时光进入到2010年,2010年代是电子产业巨变的年代。上个10年内存的主要应用七八成还在PC(含笔记本),而进入10年代,智能手机的全球销量从2009年的1.7亿部暴涨到2017年的近15亿部,占据了DRAM的大概40%,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也使得服务器的内存份额达到约25%,PC大概只占了20%,而各种让人眼花缭的智能设备又占据了剩下的显著份额。NAND的应用里大概手机占40%,SSD硬盘占25%,SD卡等存储卡占15%。
 
局势这么好,但东芝却首先扛不住,因为东芝的另一块业务核电站业务发生泄漏,产生巨额的赔偿(日本的国运跌的看不到终点,)所以东芝因为核电站事件不得不出售赚钱的NAND业务断臂求生(目前来看是贝恩资本占得先机,百里sir在想为什么总是美国大公司能从破产的日本公司那占得便宜),售价是180亿美金,可以说是白菜价。
 
东芝出局之后,DRAM和NAND的三大厂里面Micron看起来最危险,因为韩系厂商的份额比它大近四倍,制程技术也比它先进,但2017年内存大涨带来的巨额利润似乎又能让它撑很久。另外,中国半导体业的大发展使得内存未来格局充满不确定性。目前大陆存储芯片行业正处在历史上最佳时期,巨额的投资和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都前所未有。但内存行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低廉的劳动力对成本几乎没有帮助。像三星那样每年能够持续投入百亿美元在制程上,需要巨大的资本实力。如果不能在制程上只落后三星两代以内,在行业光景好的时候也很难支撑现金流为正。目前最新制造技术已经到了10nm以内,将需要EUV光刻机和相应配套,同时需要大量顶尖专业人才。
 
如果说制程技术是巨头们的航母,那么专利则是他们的核武器。几家巨头都是在业内30年以上的浸淫,专利仗都打过无数次,每家都有至少几千项专利在手上,绕开是根本不可能的。花钱买授权?那要看他们想不想让我们加入牌局,谁会主动培养潜在对手呢?那几家可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杀手。
 
单从行业的历史来看,假设真的不愁资本,我们目前最大的挑战也许来自于人才、制程技术和专利。积极的看,韩国玩家的弱点是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必须出口,而中国恰好是世界芯片最大的买方。我们可以对韩国芯片禁运,虽然可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内存的故事讲到这里,很多人奇怪说百里sir你怎么不说股票?兆易创新今天300多亿估值90多倍PE能买不?百里sir的答案是:有两个视角看。
 
第一个视角,从资本的视角看,DRAM和NAND是一个什么生意?第一产品周期短,第二资本密集,第三人才,技术和专利密集。第四价格波动剧烈。做这一期内容,对于内存业的描述经常让我想起对钢铁业的描述 – 固定投资成本大,即使价格低于成本也要坚持生产。但芯片还要符合摩尔定律啊,每1年半就要跌价50%,三星电子内部有个定律,叫“三文鱼定律”。芯片出来,3个月还没卖掉,就像三文鱼发臭一样,白送给人都不要。因此从资本的角度,德国人、日本人和台湾人都退出了内存行业。
 
第二个视角,是国家的战略安全。芯片对于现代工业,就像粮食之于老百姓,不是资本的问题,而是战略的高度。中兴事件之后,人人自危。下一个是不是华为,小米和联想?存储芯片一旦被两个韩国厂商垄断,那么全世界就要被他们卡脖子一样,中国所有其他行业的利润,可能都要上交给棒子们了。因此从战略的角度讲,必须实现芯片自给,就像当年搞两弹一星一样,必须要对三星有足够的心理威慑力。
 
两个视角讲完,读者们就知道,买兆易创新和其他的芯片股,赌的是信仰和国家发展,而根本不是资本回报率这点事了。而且,小市值的芯片企业可能根本得不到大基金的垂青,在芯片这个行业,大就是美(全文完)
 
*部分内容节选自公众号金捷幡
 
 
 
作者:百里Sir

关键词:内存,DRAM,SRAM,EPROM,闪存
内存的豪门恩怨史为中国U网原创文章,在不经过允许的情况下,禁止用于商业用途或随意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加上本页链接地址:
http://www.cuwww.com/news/detail-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