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U网,租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瑞典服务器等全球各地的服务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旧IT势力交接,物理机遭遇“边际效应”

新旧IT势力交接,物理机遭遇“边际效应”

来源:网络 日期:2019-06-24 点击:0
但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传统IOE的集中式架构难以满足业务快速创新的要求,分布式架构开始大行其道。这也是当初阿里巴巴为什么提出去“IOE”的原因,因为“IOE”实际上代表了一种高成本、高维护费、很不互联网的状态。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X86服务器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X86服务器市场出货量662504台,同比下滑0.7%,出货量同比增速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哈佛大学教授霍曼斯提出过一个“边际效应”的理论,是指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换种思路,就相当于,某个行业的发展超出到一定的水平后,追加的投入所带来的产出会“溢出”,价值将会下降。
 
那么经过10年的蓬勃发展,以X86服务器为代表的物理机,实际上正在遭遇“边际效应”。
 
与此相对的却是云计算市场的强劲增长,调研机构Canalys的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突破800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6.5%。中国市场的云计算需求则要比全球市场的增速更快。
 
IDC也预计,2019年云环境下的IT基础设施市场将首次超越传统IT基础设施市场的规模,占到整体市场的50%以上。可以想见,导致物理机产生“边际效应”的主要原因,就是以上云为主要趋势的新旧IT势力交接。
 
新旧势力转换源于“重”与“轻”的选择
事实上,围绕着上云这个关键词,市场上的争论一直存在。积极派认为,云可以完全取代IT基础设施,这种进度应该提前;保守派则认为,传统的IT基础设施仍将保持相当的水平,上云的节奏应该后置。
 
我们无法否认,在信息化时代,所形成的传统IT架构和基础设施,为企业的业务创新带来的积极变化。早期以IOE为代表的主机时代,成功为金融等大行业开启了信息化,在业务数字化的初期阶段功不可没。
 
但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传统IOE的集中式架构难以满足业务快速创新的要求,分布式架构开始大行其道。这也是当初阿里巴巴为什么提出去“IOE”的原因,因为“IOE”实际上代表了一种高成本、高维护费、很不互联网的状态。
 
所以,过去十年堪称是x86的黄金十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爆发式需求,直接驱动了X86物理机的市场增长。但我们不要忘了,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十年,同样也是云计算为基础的商业成功的十年。
 
这也是为什么上云的强劲势头不改,而x86服务器销量却出现下滑的原因。企业上云,是云计算下一阶段的主旋律,而企业更多的放弃了自建数据中心,放弃了对传统IT基础设施的依赖,更多的选择了直接上云。
 
这其实是企业对业务的“轻”与“重”之间的一种权衡。笔者曾在今年初,采访过某市的政务云平台案例,在今年的云计算采购中,已经不再单独购买基础设施去建设独立的信息中心,而是通过直接购买云服务的形式,将政务信息与平台进行对接。
 
很明显,大部分的企业和行业用户,在体会到了云计算带来的好处之后,开始无法忍受传统IT带来的“重”模式,更倾向于采取直接上云的“轻”模式。这种趋势,目前看正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阿里切身的体会,证明整体上云的可行性
我们常说,云不是万能的,是手段而不是结果。没有企业会因为上云而上云,即便是阿里巴巴亦是如此。
 
因为双十一的出现,阿里巴巴对计算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并与业务的增长之间产生了鸿沟。阿里巴巴高层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没有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必将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这是阿里巴巴当初提出“去IOE”的背景,并直接影响和带动了新一代IT基础架构的变革。
 
实际上,“去IOE”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去掉传统IT基础设施当中的这三个名字,而是一种以云的思维,思考IT架构的方式。
 
在遇到新业务需求的时候,往往也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阿里本质上代表了积极的一派,自己遇到问题、找到了方法、修了一条路,然后又通过阿里云,将这条路上走出来的经验同步给其他人。
 
阿里何尝不是在摸索当中才走出了这条路?2013年,阿里首先实现了去IOE,之后的过程中,阿里也在逐步的将自己的业务向云上迁移。在今年的2019阿里云峰会北京站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目前,阿里巴巴60%到70%是跑在阿里云公共云之上,未来要经过1-2年的努力,实现100%的业务跑在公共云之上。”
 
可见阿里也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找到了将业务完全搬到云上的必然逻辑和方法论。阿里从未鼓吹企业的未来一定在云上,阿里只是用自己切身的体会,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引领着上云最合适的方向和方法。
 
而传统企业则代表了较为保守的一派,在经历了信息化的洗礼之后,面对全新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的未来,传统信息化遭遇了“边际效应”,如何走出来,也许并不需要过多的思考,毕竟有阿里走过的路可以借鉴。
 
从全世界范围的云计算实践来看,公共云已经深入人心,并切切实实在推动着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公共云是一种商业,更是一种基础设施的资源。企业从云服务商购买的不是设备,不是机房,而是IT能力,让更专业的云服务商来做基础计算的工作,是社会分工进一步专业化的体现。
 
从业务上云到整体上云
我们其实应该思考,IT基础设施对企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成本,还是资产?我个人的观点认为,更多的应该是成本。那么,从这个角度看,对任何企业来说重建一个数据中心,都将是一笔不小的前置成本。
 
近期的一份调研数据也指出,企业的数据中心利用率低于6%,这是何等巨大的成本沉没。所以,上云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在高弹性的业务需求下,实现成本最大程度的节约。
 
计算力和业务永远有矛盾,生产中要么发现CPU使用率极低,要么被打爆。原因来自两方面:业务的增长很多时候是无法预测的,业务的需求并不是线性的,很多时候会因为促销或者过节大幅度波动。业务的发展不能被IT设施的规划所限制,更不能成为IT能力匮乏的牺牲品。IT的预算应该能尽量准确地满足业务需求,这就是公共云计算产生的根源之一。更何况,使用公有云不再需要购买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施,也节省了运维的人力资源成本,就不会带来一次性的成本投入。
 
马云为什么说云计算将是未来的水和电,理想中的弹性和成本可控,其实就是指所谓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资源,没有闲置资源,费用支付所需应变,这是企业上云最可观的前景。
 
另一个重要的层面,应该是从企业业务创新的角度来看。未来会不会诞生新的BAT,我们无法判断,但一定会诞生BAT量级的公司。因为建立在公有云上的商业模式,具备的是长尾效应,当你的商业模式在云上得到释放之后,它产生的回报是持续而绵长的。
 
这个前提是,让企业得以彻底甩开传统IT基础设施的束缚,将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的发展上。那么,云就是一个必然的选项。
 
业界也一直有选择混合云还是公有云的讨论,其实混合云的目的还是通过公有云和私有云和结合去实现公有云一样的体验,本质上还是企业迈向公有云的一个中间阶段。
 
最后一个问题是安全性,这曾经是企业上云最畏惧的一个关键词。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一个技术先进性的问题。
 
比如,选择传统数据中心,就意味着企业需要组建一支强大的IT团队,来负责服务器、网络、存储等架构搭建和日常运维,无论对初创企业还是带企业,挑战同样都很大。云计算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比如阿里云的技术可以追溯到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之初,所有的技术和经验都积累和沉淀到今天,这是普通IT公司无法想象的一笔巨额财富。
 
那么,到底有多少企业有能力和阿里云站在同等技术实力的水平线?换言之,如果企业的IT水平与阿里云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在面对同样的安全威胁时,究竟是阿里云的安全更有保障,还是企业自建的数据中心更容易被攻破?答案不言而喻。
 
总而言之,如果企业希望在数字化的浪潮中,降低业务创新的成本,拥抱最先进的生产力,那么告别传统IT基础设施,通过业务上云,走向整体业务上云应该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关键词:物理机,边际效应,云计算,云服务,IOE
新旧IT势力交接,物理机遭遇“边际效应”为中国U网原创文章,在不经过允许的情况下,禁止用于商业用途或随意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加上本页链接地址:
http://www.cuwww.com/news/detail-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