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U网,租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瑞典服务器等全球各地的服务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龙芯曾经走过的弯路

龙芯曾经走过的弯路

来源:网络 日期:2019-02-08 点击:0
由于龙芯课题组过去一直是学术研究团队,学院风非常重,明显低估了CPU商品化、产业化的难度,导致起初的产业化道路并不顺利。
过去几十年,国外垄断集团在中国不掌握技术时就封锁技术,在中国刚刚取得一定技术突破之后就通过合资火技术合作的方式阻止自主技术发展。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运10,被麦道公司的合资陷阱肢解,中国的民用航空产业和民用汽车都被国外公司借助合资陷阱扼杀。
 
随着以龙芯为代表的自主技术进步,西方科技公司故技重施,一改过去严密技术封锁的策略,转而抛出橄榄枝,到中国大陆开始合资公司,或开展技术合作扶持代理人。
 
虽然境外科技公司转让的都是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二流技术,而且境外公司基于“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心理,技术转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保留,但经过精心包装之后,具有非常强的迷惑性。
 
加上国内有一批专家学者和产业界大佬对于中国做自主CPU一直持否定态度,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国家政策扶持也从支持自主研发,变成了扶持技术引进CPU。以核高基01专项为例,X86、ARM等技术引进CPU获得了数十亿资金,而以龙芯和申威为代表的自主CPU,从“十二五”开始获得的扶持微乎其微。这使龙芯处于“断奶”的状态,残酷的现实逼迫龙芯必须自己到市场上去拼杀赚取利润养活自己。
 
然而,由于龙芯课题组过去一直是学术研究团队,学院风非常重,明显低估了CPU商品化、产业化的难度,导致起初的产业化道路并不顺利。
 
首先,学院派和工业界的差异制约龙芯市场化发展。工业界产品需要的是在实战中能用起来,因而看重的是CPU的“短板”。但学院派搞研究擅长抓亮点,做“长板”,只要某个方面的性能比较突出,就可以结课题发论文了。龙芯3B1000和3B1500就是这种差异的最佳诠释——由于龙芯3B的研发还保持着学院派导向,过度追求多核以及浮点峰值性能的单一指标,导致通用处理性能不足。虽然龙芯3B1500峰值浮点运算速度达到160GFLOPS,论文分别被国际顶级会议Hotchips和ISSCC录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发表评论,认为龙芯3B的浮点性能超过了同期的Intel处理器。但龙芯3B1500通用性能也满足不了在“十一五”期间展开的自主CPU应用和试点对性能的要求,在产业化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其次,学院派的体制不利于龙芯市场化运作。龙芯团队技术骨干大多都是计算所的研究员或高级工程师,属于事业编制。而事业编制晋升是需要写论文评职称的,这就使事业编制研究人员更加倾向于做开创性研究。而龙芯做产品是一条追赶追赶国外垄断公司之路,产品完善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和研究人员做科研完全不同。何况技术骨干还保留体制内身份,就会脚踩两条船,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做产品。
 
最后,软件生态和产业联盟成为龙芯产业化的最大障碍。美国Intel公司的CPU能够垄断市场,一方面是因为Intel CPU性能卓越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Intel构建起了软件生态和产业联盟。具体来说,Intel公司只需要研发CPU,操作系统由微软开发,主板由华硕、微星等台系厂商完成,戴尔、惠普、联想等公司做整机,甲骨文等一批厂商做数据库、中间件,众多软件厂商做应用软件。正是软件生态和产业联盟使Intel公司在个人电脑和服务器CPU领域称霸全球。而龙芯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使龙芯的产业化之路异常艰辛。

关键词:龙芯,芯片,CPU
龙芯曾经走过的弯路为中国U网原创文章,在不经过允许的情况下,禁止用于商业用途或随意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加上本页链接地址:
http://www.cuwww.com/news/detail-442.html